站内搜索: 论坛BBS | 设为首页 | 趣味下载
网站首页 企业介绍 新闻中心 产品信息 企业之家 客服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老师们、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公司网站!祝您愉快学习!轻松进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在线留言,我们会最快为你解答。更希望您能来我们公司论坛注册与我们交流和分享!
   
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打出了销量却丢掉了信誉 图书排行榜也要打假
   发布者:jianhe99 发布时间:2012/6/6 阅读:701次  【打印此页】 【关闭
 
2005年,出版业曾因“伪书”风波遭遇诚信危机,严重影响了中国出版界的声誉,在国内外造成了不良影响。经行政部门治理,伪书之风得以刹住,书业欺骗消费者的虚假作风得到遏制。

  然而时隔几年,另一种虚假宣传的图书营销手法“打榜”,又被越来越多的书商甚至正规出版社竞相效仿,在图书出版业蔓延成风,有时甚至成了图书出版业的常规营销手段。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一些具有标志性作用的大书城中,几乎每个月都有5本以上图书占据畅销书排行榜前几名,在做销售数据统计分析时,有时甚至要排除掉10多本上榜图书才能看到真实的自然销售排行情况。这一情况近月来已开始引起社会关注,图书“打榜”已和演艺圈、艺考等并列为光怪陆离的行业潜规则之一。

  从被迫而生到趋之若鹜

  所谓图书“打榜”,就是出版方在图书发行后,通过在一些书店大规模回购自己出版的新书,制造图书旺销的假象,以求图书能够保住在书店的最佳销售展示位置,并登上书店的销售排行榜,继而进一步影响该书在全国图书销售排行榜的名次,从而达到吸引读者注意,推动销售的目的。

  这样做的初衷是出于对所出版图书苦心经营的一种尝试,是为了让自己出版的图书在激烈的卖场竞争中更惹眼,提升销售机会。当最初的尝试给出版方带来甜头后,一些出版方对“打榜”这一手段的运用更为青睐,甚至将制造畅销假象保证图书销售展示作为目标,人为提升图书在销售排行榜单中的名次,利用读者阅读的从众心理,借助读者对畅销书榜单的信任,直接投入巨资去书店回购图书。这种高投入的做法因一些成功的运作而带来了“示范效应”。越来越多的民营书商及出版社开始采用“打榜”的手段,出版社对于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也会因其受到激烈的卖场展示位竞争战而被迫“打榜”。结果造成“打榜”之风日盛,手段日趋多样,很多出版商甚至在长期“打榜”过程中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经验”,例如要成功“打榜”的图书需要具备的潜质、应保持的回购频率、费用投入与榜单名次平衡统筹等,图书“打榜”俨然已经成为一门图书营销的“学问”!

  打出了销量却丢掉了信誉

  表面上看,“打榜”保证了图书的卖场展示机会,使图书有更多被读者看到和了解的机会,使书店在单位时间获得了较高的销售收益,其广告效应和带动作用可能成就一本书的畅销,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事实上,图书“打榜”行为本身和当年的“伪书”行为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从操作手法上更加“高明”,即没有直接伪造、发布虚假信息,而是通过回购这一手段在排行榜单上呈现出虚假畅销状态,误导消费者,本质上仍旧是蒙蔽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是在国际上广受诟病的商业欺诈。

  英国出版商皮特·凯瑞表示,在国外,赤裸裸的买榜行径是被绝对禁止的,买榜在一些出版制度成熟的国家属于丑闻,一旦东窗事发,书商和书店的信用度将会遭到质疑,绝大多数只能转行了事。“可能的”打榜行为也会受到书店监视。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发生了几笔大规模的团购,那么就会引起书店的警觉,他们会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团购者进行甄别。一旦确信团购者即为“打榜”者,那么他们购买的数量将不会被计入销售数字。皮特·凯瑞认为,外国书店所采取的方式虽然很复杂,但起码体现了他们保持榜单纯洁性的责任。凯瑞说:“中国的一些书店缺的就是这份责任感,一方面不肯下那么大的工夫去甄别,一方面即便甄别出来了,他们也未必舍得拒绝别人,他们看重的是这里面的利益。”

  而目前我国采用“打榜”手段的出版者还仅仅是从图书的销售角度看问题,认为图书“打榜”是一种类似广告的图书营销手段,而有意地回避了这种行为已经严重违背商业道德,损害大众的文化和精神权利的问题。图书“打榜”现象拷问着这些书店有没有坚定明确的社会责任和诚信意识。更重要的是,“打榜”行为破坏出版业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助长了恶性竞争之风,对于坚持商业道德底线,不采取“打榜”手段的出版社和图书而言尤其不公平。如果任由这一风气滋长,越来越多的出版商将主动或被动地被拉入“打榜”营销的泥潭,增加了整个图书行业的图书营销成本,其结果必然是导致这部分成本被转嫁到读者头上,使得图书定价提高,损害读者利益。对于读者而言,“打榜”图书所传达的畅销假象,误导了读者的选择,损害了读者的经济利益和精神权益。

  出版业诚信危机的源头

  为什么图书出版业这样一个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文化阵地,近些年却不断出现违背诚信原则,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业潜规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处在出版业体制变革时期,一方面,我们强调出版社要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坐商”的习气,经营管理上要强调市场意识,通过逐渐推进的体制改革,将出版社推向了市场。一些出版社正是在这一转变中由过分强调文化服务属性的极端走向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极端,在比拼畅销书品种、销量,比拼发货码洋增长率的浮躁风气中有意无意地放弃了出版者所应承担的文化责任,丧失了商业伦理道德底线。另一方面,管理部门对于图书的监管更多着眼于内容的导向性等方面,对于营销、宣传等操作层面的关注较少,结果导致了一些出版商在虚假宣传上打擦边球。由于少部分人的不正当市场行为没有得到制止,更多的出版社被拖入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当中。法律法规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惩罚措施的欠缺,更加大了这种不良风气带来的“示范效应”。

  “打榜”之风不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这么简单,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关乎行业诚信和国家形象。这股风必须刹住!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豫ICP备11004431号 Copyright @ 2011 河南金东方图书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建和网络 网站建设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