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论坛BBS | 设为首页 | 趣味下载
网站首页 企业介绍 新闻中心 产品信息 企业之家 客服中心 人力资源 联系我们 在线留言
网站公告: 老师们、同学们好!欢迎来到我公司网站!祝您愉快学习!轻松进步!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在线留言,我们会最快为你解答。更希望您能来我们公司论坛注册与我们交流和分享!
   
新闻中心
企业动态
行业资讯
政策法规
行业资讯  
柳斌杰:把创造精品力作放在文化发展的首位
   发布者:jianhe99 发布时间:2012/3/28 阅读:574次  【打印此页】 【关闭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全党全国兴起了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贯彻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文化是两个方面要素的结合,一个是精神内容,这是她的灵魂;一个是产业实体,这是她的载体。中央领导谈到“魂”和“体”的关系,讲“魂”要附“体”,“体”要传“魂”,这才叫文化。所以抓文化建设,本质上来说要抓精神内容生产。新闻出版是以产品来传播文化的,所以我们抓工作更要抓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创造精品力作。
  六中全会要求我们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个要求是很高的。
  总的来看,新闻出版涉及的内容产品有10个门类,包括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数字出版领域的电子书、互联网出版物、手机出版物、游戏出版物、内容软件等。以上10种都是内容产品,都有推动精品力作创作生产的任务。如何抓好精品力作,关键是要在工作中把握各类产品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推动精品力作生产的一整套机制。
  
一、提高认识
  抓文化建设首先要抓住精神这个灵魂。出精品就是抓住文化建设灵魂的主要手段。文化的影响力首先体现在精品力作上。精品力作在文化精神的传播方面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其它一般娱乐文化和通俗文化作品难以取代的。六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精品力作创作生产在整个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思想。我们必须认识到,没有精品就不能打动读者,也不能传世,更谈不上影响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产业,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任务,但必须追求文化精神和文化产业的统一、软件和硬件的统一,要努力创造两个效益。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能够不断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好的精品力作。限于当前条件,我们现在推动精品力作创作生产,更多的办法仍然是把政府支持摆在第一位。但我们同时也要看到,自古以来的传世之作多出于民间,中国四大名著哪本是政府造出来的?真正的精品力作还要靠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所以我们必须站在更高、更长远的视角上看待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机制问题,把政府的作用和定位找准确,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做到位。更重要的是要让创造历史的人民创造文化,让他们为国家创造文化精神,留下文化精品力作。
  二、加强规划
  对于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加强对内容产品的规划,协调全国新闻出版单位的力量加大精品力作创作生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职责。如果政府不通过规划加以引导,在精品出版方面就会出现无序状态。这样的工作必须由政府出面加以规划,协调出版单位有计划、有步骤地编纂出版,这样才能把体现中华文化发展主脉的作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从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说,我们也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把握当前人类面临的普遍问题和中国自身的独特问题,从知识创新、文化创造的高度,有针对性地策划、组织一些有助于人们突破认识瓶颈、提高实践能力的精品力作。
  有了规划,还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逐年逐月、一步一步地把规划落实到位。政府力推精品力作的同时,出版物市场自身也会出来一大批,这是由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的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决定的。所以我们制订规划必须把握重点,计划实施要突出难点,尤其要把弘扬主旋律、传承传统文化精髓的出版精品做扎实。
  在规划精品力作方面,我们多年来在图书出版领域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对于报刊来说,对于精品的判断,更多要看报刊的影响力和公认度,包括读者认可度、编辑团队专业水平、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等。所以报刊精品的规划重点在于培育名报名刊,以名报名刊为载体抓精品力作。当然这个评价和培育的体系应该是动态、开放式的,可以不断增加新出现的优秀报刊。数字出版产品现在涉及的类别比较多,有电子书、互联网出版(在线阅读),还有手机出版、游戏出版、内容软件等。现在我们在游戏出版内容的管理上有一些办法,能够知道哪一些产品是好的,哪一些产品是应该向外推广的。对于其它类别的产品,许多还没有纳入管理轨道。下一步的关键就是加强管理,对从事数字出版的企业设立准入门槛,纳入管理轨道;对互联网和数字平台出版的内容产品,也要像图书报刊一样,进行编号管理,评价内容质量,按照已有规定尽快启动多出精品的具体措施。否则我们很难搞清楚究竟出了多少、是什么样的数字出版产品。在新兴传播载体方面如何推出精品力作,还要进行深入的探索,把加强管理与规划发展结合起来,提高数字出版产品的内容质量。
  
三、政策引导
  政策引导对于精品力作的生产相当重要,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一)资金扶持政策。目前,中央政府和各地政府都设立了各类支持文化精品创作生产的基金、资金,一些大的传媒集团、报业集团、出版集团也都设立了自己的精品基金,说明大家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还要继续增加资金扶持,引导出版单位、创作者创作生产更多精品力作。
  (二)资源配置政策。要把资源配置和精品生产挂起钩来。一个单位生产的精品越多,政府就越应该在资源配置上对其倾斜。这也是市场经济本身的规律,就是把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壮大精品力作生产的主体。
  (三)税收优惠政策。要跟踪现行税制改革变化,积极争取对出版单位实行优惠政策,特别是对于少儿、科普、三农类出版给予税收优惠支持,鼓励出版单位潜心打造更多服务人民需求的精品力作。
  (四)项目支持政策。向优秀出版单位委托国家项目也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对那些编辑水平高、信誉好、能够生产精品的单位,在项目委托中应优先考虑。比如出版基金资助,就要解决平均分配的问题,特别是不能把项目交给不具备能力的出版单位,国家招投标项目,要给好的出版单位更多机会。
  
四、完善机制
  六中全会讲到要探索和完善引导文化前进方向的机制,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一)人才培养机制。精品力作的创作和生产都要靠人才,包括作家队伍、作者队伍和编辑队伍在内的人才队伍,是出版体系的基础。对于出版单位来说,生产精品力作的人首先要有能力识别什么是精品力作,行使好出版社的选择权。所以我们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做好培训工作,注意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的、能够出精品力作的队伍。
  (二)评价机制。对于出版产品的评价体系应该有更加完善的考核指标,既要有专业评价的指标,也要有社会评价的指标,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评价精品力作的机制更加完善。我们现在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实现这两者的统一。如何把政府导向、文化价值与大众趣味结合起来,还需要好好研究,找出一个主流精神、社会效益、市场价值三结合的评判标准。
  (三)保护创新机制。文化创新的成果是版权,保护版权是扶持精品力作的关键。要加大版权保护力度,维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要以版权代理、版权评估、版权质押、版权贸易为主要平台,做好版权服务,支持自主创新。
  (四)奖励机制。要在完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评奖工作的权威性和公信度,继续发挥当前新闻出版行业各类评奖工作的引导作用。
  (五)惩戒机制。对于新闻出版单位生产的是精品力作还是文化垃圾,我们要有日常管理。对生产低俗、违规出版物的出版单位,要强化惩戒机制,促使新闻出版单位及其从业者增强社会责任感。
  
五、严格管理
  精品力作首先是内容质量的管理。从这几年开始,我们把所有出版产品的内容质量作为监管的重要方面,组织了专门队伍,加强了检查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要继续加强,不断完善内容质量管理的办法。
  要加强对出版产品日常生产环节的管理。现在之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产品,往往是由于日常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所以必须加强对出版物编辑、校对、印刷、复制等生产环节的管理,督促企业优化流程、堵塞漏洞,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入市。
  要加强对各类政府引导资金、资助资金的管理。目前新闻出版领域政府投入的力度,在历史上来说也是少有的。国家资助的出版产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为我们生产精品力作创造了一个从未有过的良好环境。因此,对于这些资金的使用必须加强管理,才能保证其真正发挥导向作用。
  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总体上来说,我们对出版物内容的管理办法仍然是事后追索式的,产前由出版社、报刊社、数字出版单位把关,政府是产品出来以后再进行审读,所以出版物市场上难免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我们必须依据宪法对传播环节加强管理,否则市场本身就会造成读者价值判断的模糊。我们要准确把握在销出版物内容质量总体情况,及时发现并依法处理低俗、不良、违规出版物。为了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绝不能让文化垃圾和负面信息污染文化环境。
 
 六、宣传推介
  我们产出的精品力作,一定要利用一切渠道和载体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过去我们是一个图书短缺的国家,都是读者去找书。今天市场上流通销售的产品每年在220万种以上,一个人从那么多书里选出自己喜欢的书并不容易,只能靠舆论的引导和老师、朋友的推荐。精品力作也要放下身段,加大营销力度。尤其是主旋律的重点出版物,一定要向社会推介,才能产生效果。比如最近推介雷锋方面的书,媒体加大了力度,社会反响很好。原来还有人判断在现在的社会条件下不会有太多反响,现在发现读者反应非常热烈,有关雷锋的书销量都在几十万册。这就说明正面的、主旋律的东西永远是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不是只能靠政府资助才能产生影响。去年以来,我们许多红色经典出版物成了畅销书,发行量远远超过一般图书的平均水平,这就很说明问题。各有关部门都要把推介精品力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不断丰富精品力作推介营销的手段,让那些弘扬主流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髓、贴近读者需要的精品力作更多地进入读者视野,引起大众关注,形成消费热点,真正发挥作用。
 
网站导航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豫ICP备11004431号 Copyright @ 2011 河南金东方图书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建和网络 网站建设专家